po文 - 历史小说 - 重生:回到1991年当首富在线阅读 - 重生: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538节

重生: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538节

    在他看来,这次去国外,他肯定是要带回成绩来才行。

    不然的话,就是辜负了陈江海对他的信任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陈江海是两点一线,要么去公司,要么待在家里陪老婆孩子。

    白小月还是跟往常一样,时不时来家里吃饭。

    不过对于陈江海的态度,现在都是爱答不理的状态。

    一开始,陈江海还有点不习惯。

    过了一段时间后,陈江海也乐的清闲。

    这小丫头不主动惹他,可是好事一件。

    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三号这天,陈江海接到了潘文斌的电话。

    潘文斌这次是来帮钟登华传话的。

    龙江大桥要开工了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钟登华想请陈江海去参加开工仪式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要求,陈江海想都没想,就直接给拒绝了。

    “陈总,你是说不想去?”

    潘文斌一脸的诧异,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    他过来的时候想到了各种情况。

    但是真的没有想到,会是这么一个结果。

    因为陈江海直接就拒绝了,没有半点的犹豫,甚至哪怕是一个像样一点的理由都懒得去找。

    陈江海笑着解释道:“潘校长,我现在是借钱,不是投资,去了别人还以为我去催债呢!”

    面对陈江海的玩笑话,潘文斌自然是不会当真的。

    “陈总,这可是一件大好事,对你,对秋海都有好处的。”潘文斌不死心,赶紧劝说了一句。

    然而这件事情,陈江海已经做了决定,自然是不会再更改的。

    “潘校长,替我跟钟教授说声对不起。”陈江海一脸诚恳的说道。

    潘文斌此时已经明白了一个事实,对方心意已决,没有必要再说下去了。

    刚才陈江海说的话,态度已经很明显了。

    对于别人来说,这可能是一个宣传的好机会。

    可是对陈江海来说,并没有那么多重要。

    说不定陈江海到了现场后,蹭热度的反而的龙江大桥了。

    得到了回答后,潘文斌便赶紧在第一时间告诉了钟登华这个结果。

    十五号龙江大桥正式开工,钟登华要向外界公布参加仪式的名单。

    陈江海能不能来,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。

    在知道结果后,钟登华是一脸的失望。

    原本他还以为,陈江海有很大的可能会来。

    龙江大桥,可以说是西江省这些年来,最大的一个工程了。

    陈江海要是来的话,肯定能为秋海好好的宣传一番。

    没想到陈江海根本就没想过,直接就拒绝了。

    “老钟,我早就跟你说过,你要做好陈总不来的准备。”潘文斌跟着说道。

    钟登华十分的不理解,重重叹了一口气:“你说陈总怎么就不愿意来呢?”

    第1744章 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了

    “你也不看看,陈总是那种喜欢这种场合的人吗?”

    潘文斌脸上同样挂着一抹无奈之色。

    听到这里,钟登华也明白过来了。

    陈江海跟一般的企业家不同,他为人太过于低调了。

    在秋海发展的前期,陈江海还多次上过电视和报纸。

    等秋海发展起来后,陈江海露面的次数,也就越来越少了。

    这一点在很多人看来,都是无法理解的。

    对于别人的不理解,陈江海根本就没放在心上,依旧我行我素。

    “陈总不能来,实在是太可惜了。”钟登华感叹道。

    潘文斌却是提醒道:“陈总人虽然没到,但是你们的心意不能少啊!”

    对于潘文斌的这番话,钟登华自然是清楚意思的。

    “你放心好了。”

    钟登华直接道,“没有陈总的帮忙,大桥不会这么快开工的,这个人情我记住了。”

    潘文斌哈哈一笑:“你知道就好,我就不耽误你忙了,挂了啊!”

    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五号,龙江大桥的开工仪式,在龙江边正式举行。

    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后,钟登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

    对于这样的采访,钟登华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。

    采访的后半段,钟登华感谢了很多人,都是对这座大桥有过帮助的人。

    钟登华特意把陈江海放在最后,好好的感谢了一番。

    听到钟登华这样说,记者顿时就来兴趣了。

    现在的新闻,只要跟陈江海和秋海有关系的,关注的人绝对多。

    钟登华说感谢陈江海,让记者们一下就察觉到,这里面有大新闻可挖。

    记者连忙问道:“钟教授,这件事能说的详细一点吗?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没有问题的。”钟登华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他现在把陈江海说出来,目的就是为了让记者发问。

    随后,钟登华便把这件事情的前后经过当场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……所以,如果没有陈总的帮忙,我们龙江大桥是没有可能这么快开工的。在这里我再次真诚地感谢陈总的大力支持。”

    钟登华最后说道,同时对着镜头深深的鞠了一躬,态度极为诚恳。

    此时的记者们一脸的高兴。

    陈江海出资帮助龙江大桥,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新闻。

    有记者忍不住问道:“钟教授,为什么不把陈总请过来呢?”

    对于有记者会关心这件事,钟登华自然是早就有所预料的。

    他微微一笑,语气淡然的说道:“这一点,也是我最佩服陈总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“陈总对我们项目的帮助这么大,我们自然有邀请过他。不过陈总说这件事情他只是尽了一份西江人的责任,婉拒了咱们的邀请,并没有到场。”

    钟登华的这个回答,让记者们都十分的意外。

    要知道,此时的龙江大桥,很多西江人都在关注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这一点,从今天到场的媒体就能看得出来。

    能够在这样的场合出现,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机会。

    面对这样的宣传机会,陈江海竟然拒绝了。

    如果有人说陈江海出资帮龙江大桥项目,是为了出名的话,想必没有人会相信。

    有了钟登华的这个回答,记者们也就知道这报道接下来要怎么写了。

    第二天,西江电视台就大肆报道了这个新闻。

    齐静易一听说新闻跟陈江海有关,那宣传的力度立马就上去了。

    现在西江电视台的收视率,已经完全稳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齐静易知道这个耀眼的成绩,离不开陈江海的帮忙。

    现在只要有关于陈江海的消息,齐静易都会把它当成头等大事来办。

    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了。

    因为齐静易实在想不出究竟应该如何回报陈江海。

    他只是一个省电视台的台长而已,能为陈江海做的恐怕也只有这些了。

    奈何陈江海一直没有齐静易他机会,根本没有什么是齐静易能帮得上忙的。

    现在这件事,对于齐静易来说,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这样,整个西江的人都知道了秋海在背后做出的贡献。

    一时之间,陈江海在西江的风评,又上升了不少。

    众人对于陈江海的评价也上升了一个台阶。

    能够拿钱出来做公益,出资帮助西江建设龙江大桥,陈江海一分钱都没有赚。

    就冲着这一点,很多消费者对于秋海的印象是越来越好。

    相信他们下一次购买电器的时候,第一个考虑的品牌绝对会是秋海。

    经过这么一件事,秋海在整个西江的名声,可以说已经到达了顶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