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文 - 历史小说 - 种田养老养娃日常[七零]在线阅读 - 第222节

第222节

    几乎卖掉棉花的人都是这个想法,于是半山大队到傍晚肉香味不断,人们见面打招呼从卖棉花了吗?到你买肉还是杀鸡?

    当然也有人觉得到手的钱太少, 忍住不吃, 吃鸡蛋, 等多的棉花真正的卖出去,大钱到手再说。

    进入九月后, 每天采到的棉花逐渐增多, 别人家采回棉花就脱籽晾晒去卖。

    徐兰和唐启阳不慌不忙,山里收回来的玉米还有一半没有脱粒呢, 用玉米皮绑成捆挂在二楼左边房间, 前后开窗风干。

    采回来的棉花晒透收麻袋里放在二楼中间房间, 用竹架隔着地面堆起来, 有空时慢慢脱籽。

    他们不想在不是农忙时也连轴忙成狗, 那样的生活没有意义。

    到七八号, 唐启阳每天采回的棉花剧增,上午和傍晚各有五六十斤,别人家会比他们少一些,但也剧增,个个眉开眼笑。

    随后采的棉花一天比一天多,大队比过年还热闹。

    十二日中秋节早上饭后,唐启阳提个竹篓去县城买东西,到城里发现主街两边摆很多卖棉花的摊子,节日街上人熙熙攘攘,交易也频繁。

    他发现不少眼熟的面孔在各个棉花摊位前流连,那是二道小贩。

    能办个体户经营执照后,街道两旁新开不少家店,有中药铺,各类杂货铺,小饭馆,小吃摊,没有发现有服装店,布料店,粮油店,五金店。

    唐启阳没有上前和熟人打招呼,边向自家店铺方向走去边买点东西。

    他到自家店铺开门进去到后院,从竹篓里拿出一块布铺在桂花树下,拿去年放这里的竹竿放到水龙头下面拧开水洗干净,然后用竹竿轻轻敲打桂花树枝,金色的桂花飘落到布里。

    一棵差不多打完,唐启阳折起布,从竹篓里拿个棉布袋,将桂花收进布袋,又将布铺到另一棵桂花树下,敲打桂花落下收起。

    虽然去年收获的桂花只用去一点,但还是要收的,说不定以后有用。

    唐启阳收好桂花返回街上,街上人少一些,他见兴良兄弟眉开眼笑,走到他们旁边问:“这么高兴,今天卖很好?”

    兴方兴奋说:“启阳叔,我们刚听到一个消息,说安宁街西头要建个农贸市场,专卖农产品。”

    正常,现在的人都没有讲卫生的概念和习惯,绝大多数人就地扔垃圾和菜叶,农产品在街道两边卖又脏又乱,很难管。

    唐启阳笑说:“是个好消息。”

    兴良问他:“启阳叔,你店铺就在安宁街上,离西头不太远,你打算做什么生意?”

    唐启阳说:“我没想过要自己做生意,你们有什么主意?”

    兴方眼睛一亮低声说:“启阳叔,街上还没有卖衣服和布料的店。”

    大家都说启阳叔做菜手艺好,开饭店肯定能赚大钱,他也这么觉得,但经过多次接触他发现启阳叔不爱在灶前太久。

    唐启阳笑说:“想法挺好,回去和你爸妈商量,我们两家可以合作。”

    兴良兴方高兴得搓手,要他们自己干没有胆子,但有启阳叔就不一样。

    “棉花多少钱一斤?”,有人来问价,兴良回答:“两元八角。”

    唐启阳见他们有生意,向他们挥挥手去供销社买点调料酱油回家。

    唐启阳提篓子回到家,小六向他冲过来,他只好停下脚让儿子抱住。

    小六仰头:“爸,月饼。”

    唐启阳一手抱起他说:“月饼晚上再吃,我去采棉花你要不要去?”

    小六马上说:“去。”

    唐启阳放下他:“去喝水。”

    唐启阳走到徐兰旁边放下竹篓说:“今天棉花的零售价是两块八,小贩们给的批发价是两块六。”

    徐兰手里拣出棉籽说:“还行吧,价格没有掉太多。”

    对一般人掉很多,唐启阳笑说:“很多,掉两斤玉米,对了,有传言安宁街西头要划一块地建农贸市场。”

    徐兰抬头问他:“你有什么想法?”

    唐启阳说:“我们有主意和见识,启明哥家有人手,两家可以合作。”

    徐兰说:“也可以,商定好后签白纸黑字协议。”

    唐启阳:“当然。”

    小六冲过来:“爸爸,我喝水了。”

    唐启阳拍他屁股:“都说走路好好走。”

    “爸爸~”

    “就会撒娇,你一个男孩子撒娇有点多。”

    “爸爸~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徐兰看父子俩出去的背影笑笑,起身提竹篓去厨房收拾,拿出两条五花肉,天气还有点热,留一条中午小炒。

    她拿一条放小篮里提到菜窖放,临傍晚再避过孩子们拿出一条鳜鱼。

    徐兰放好肉把桂花倒进实心筛子里,手快拣出杂物,拿到井边洗一洗,提到二楼放在大门内通风晾晒。

    这么一忙活就到做午饭时间。

    午后唐启阳给二老送去节礼,老两口不知什么时候起在吃上不再俭省,不再像以前什么都留给宝贝孙子们吃,唐启阳觉得这是好事。

    下午快两点晓风四姐妹回到家,和小妹弟弟亲热一会喝凉爽的绿豆后就脱棉籽。

    小六在一旁捣乱。

    她们也带回安宁街西头要建农贸市场的消息,看样子消息八成是真的。

    快四点姐弟六个呼啦啦去采棉花和绿豆,绿豆快没了。

    孩子们不在家,做饭时徐兰直接取出鳜鱼去杀,唐启阳烧水杀鸡。

    晓风姐弟六个背和提棉花和少许绿豆回到家就闻到菜香。

    晓岱高兴抽抽鼻子,晚上又有大餐,学校里吃的简直是猪食。

    徐兰在喂猪,小六向她跑去扬起手:“妈,蟋蟀。”

    他手里抓着一只蟋蟀,徐兰看他笑问:“谁给你抓的?”

    小六高兴说:“四姐。”

    唐启阳在厨房门口向外喊:“准备吃饭。”

    小六听到吃饭马上丢下蟋蟀跑去井边让姐姐们帮忙洗手,被他丢地上的蟋蟀还活着,跳几下跳进菜里。

    徐兰走过去捡起拿到斜坡下放。

    中秋节日,晚上唐启阳做白切鸡,松鼠鳜鱼,五花肉焖笋干,火腿冬瓜汤,还有几个小菜。

    食材好,比较清淡的菜也非常好吃,一家人吃得心满意足。

    晚上赏月时,唐启明和兴良兴方过来,打完招呼坐下倒水后唐启明问唐启阳:“你真想和我家合作开店?”

    唐启阳剥着葡萄皮说:“有这个想法,我有想法和见识,但不想亲自做,我还是比较喜欢在农村生活,干农活。”

    唐启明父子三人也剥葡萄皮,听他后面的话很无语,谁不想削尖脑袋进城?

    干农活风里来雨里去,累死累活,脏兮兮的!

    父子三人同时心想,启阳(启阳叔)的脑子怕不是有毛病吧?

    堂屋里射出来的灯光明亮,唐启阳看他们父子仨脸上的表情,问他们:“你们觉得城里有多少人住得比我宽敞?吃得比我好?”

    那倒是,城里的干部也没有他过得潇洒。

    唐兴方羡慕说:“启阳叔,你的日子过得潇洒。”

    唐启阳笑说:“你现在奋斗,到我这个年纪就可以,就怕到时候你不满足。”

    人在不同的阶段欲望不同,很少有人能适而可止,满足现状。

    唐兴方说:“我肯定满足。”

    唐启阳笑笑转开话题:“你们想做什么?”

    唐启明说:“兴良和兴方说衣服和布料,但没有头绪。”

    种棉花是挺挣钱,但老爹说过好挣的也就这两三年,以后棉花肯定便宜,多了还卖不出去。

    更不能确定棉花每年都能长得好。

    唐启阳想想说:“那就卖完棉花先去沪市淮国旧倒腾点东西来试卖,我看城里很多人喜欢穿白衬衫,那个可以做,衣服做成大,中,小三个号卖。”

    唐启明三个迷糊,衣服不是量身做的吗?有什么大中小。

    唐启阳说:“具体我也不清楚,买做衣服的书来看看呗,什么事开头都有困难。”

    唐启明说:“行吧,就这么办,慢慢来。”

    唐启阳:“嗯,不用急。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感谢在2023-02-25 12:46:23~2023-02-25 21:42: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    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42049194 40瓶;

    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    第227章 举旗不定

    唐启阳没有和唐启明父子三人说假话, 他们没想要进城发展,想承包小石山南边的两个小山头和山边周围,围起来建一个生态农场。

    但看到十五年的承包期限, 举旗不定。

    小石山南边的两个小山头是碎石和泥土混和,土质不行, 要建成农场不仅费大力气和费时间, 更费钱。

    还有一种可能, 如果他们费心思花多年时间建成农场, 还没盈利几年到承包时间到期, 别人看见成果有利可图。

    用关系压或找借口、还有手段让他们不能继续承包,转包给别人,那无疑是为他人做嫁衣。

    他们就算有能力, 胳膊也扭不过大腿,除非……

    徐兰和唐启阳考虑到家里三个大孩子明年七月高考,晓岱考高中, 晓雯考初中, 这是孩子们很关键的一年, 不急着做决定。